许宁生:修好“立德”这门终身大课

2019年04月11日 17:06  点击:[]

复旦人要有勇于求真的精神。求真在于主动追求真理,保持“求知欲”。学习是终身的,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追求真知真理,这是修身的起点。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此时回溯,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知识和学习改变了一代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刚刚发言的袁钧瑛校友就是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她通过刻苦学习以上海市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在求学和科研生涯中养成一究到底的良好习惯,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所以取得今日的科研成就。她是各位学习的榜样!求真重在自觉坚守诚信,坚持实事求是。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学们,无论你们是继续学术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一定要记住诚信为本,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求真贵在能够持之以恒,敢下“苦功夫”。学校有无数名师大家,潜心学术数十载,孜孜不倦,甘之如饴。裘锡圭先生是我国古文字领域的泰斗,他年逾八十,身患眼疾,但还是一心钻研学术,他历时数年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被誉为40年来帛书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获得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特等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诸多奖项。希望同学们从我们的老师、校友身上不断学习、汲取力量,拥有求真的勇气和信念。

复旦人要有坚守善念的决心。复旦人知“小爱”,心中有他人,懂得奉献,一直力求让社会变得更有温度。近年来,我校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不断增多,今年更是达到历史峰值。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去宁夏、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支教。支教队员们在支教过程中除了尽心完成对学生的课业教授和辅导,还积极发动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各方力量,为支教点学生募捐书籍、衣服、课桌椅等物资,募集资金,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今年学校开展“医德医风”建设,也涌现出一大批仁心医者的典型,比如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妇产科医院陈晓军医生、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集体等等,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满怀真情对待病患,充分彰显了复旦人的“爱人”之心。复旦人懂“大爱”,心中有国家,担当责任,一直努力让社会变得更有厚度。70年前,在复旦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老校长李登辉先生对毕业生说,你们现在穿的是学士制服,“你们穿了以后,应当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当从此对国家有所贡献”,“应当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牺牲”。“特别是在中国,我们还需要团结。全体人民团结,中国才有希望”。“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更是你们的责任”。“服务、牺牲、团结”是李登辉先生对复旦师生校友的嘱咐,更是他留给复旦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今年4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改写一个贫困县的‘健康曲线’”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复旦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工作。自2012年起,学校针对永平县实际情况,系统开展扶贫。五年来,越来越多的复旦大学师生、校友,成为扶贫队伍中的一员,在当地老百姓中建立起了健康扶贫的“复旦口碑”。同学们都很熟悉李达三老校友吧?今年,李达三先生及夫人再次向母校捐赠一个亿,这是他们第十次向母校捐款。他还频频出资帮助家乡发展教育,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人才很重要,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根本。振教兴邦,匹夫有责”。艰难时他不怨不弃,成功时他回报感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复旦人的“爱国”之情。再有杰出校友卢志强校董,今天就在我们中间。他和泛海集团的同仁们频有善举,值得称赞。今天泛海集团又向复旦捐赠三亿元人民币,继续支持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等学科的发展。在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之际,泛海这一善举,对接了国家引导社会资源共谋“双一流”的战略,具有示范作用。自2015年至今两年多里,泛海集团捐赠复旦总额已经超过十亿元人民币,大大支持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复旦的建设工作。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建议在座各位一起向校友、向社会各界对复旦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也倡议毕业生同学们学习前辈们,心怀母校,心向教育事业!

上一条:许宁生:修好“立德”这门终身大课 下一条:许宁生:修好“立德”这门终身大课

关闭